开放获取丨《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年第6期目录及全文
投稿请登入http://www.kjjb.org对策官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年第6期电子版
▽点击文题阅读全文
需求牵引的综合科技服务流程动态拼接研究
赵一鸣,阮航,朱永春
武汉大学 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 大数据研究院;武汉大学 图书情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摘 要:复杂的科技服务需求对单一的专业科技服务提出了巨大挑战,需要研究可行的综合科技服务方案予以应对。通过初始服务流程识别和客户需求到服务流程转化,得到与客户需求相关的服务流程。基于功能相关性评价,对服务流程进行模糊聚类分析,通过计算最大适应度值确定最优科技服务流程拼接方案。贡献在于,提出一种综合科技服务流程动态拼接方法,并以技术转移类综合科技服务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需求牵引;综合科技服务;动态拼接;服务流程;模块化
基于K-means与技术生命周期的技术预见方法研究——以水体净化技术为例
简兆权,赵芸潼,张少轩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摘 要:预见水体净化技术发展趋势有助于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已有技术预见方法缺乏定量客观依据,相关评判指标也不够全面。从Innography数据库检索2008-2019年发布的3552个污水处理技术专利,运用多维标度分析和K均值聚类法,基于专利静态指标分析专利技术发展潜力,采用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法从动态视角判断每类技术的发展前景。研究发现:①污水与污染物双重回收可持续性技术在多个静态评价指标方面均优于其它技术,且处于从引入期到发展期的过渡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②以去除特定污染物为目标的功能单一技术已被淘汰,市场开始应用污水处理原理不同的多种技术联合处理方式。据此,提出企业应选择污染物回收率高、二次污染物排放少、整体“净效益”为正的污水处理技术,并采取新旧技术联合处理方式降低企业采用新技术的转换成本。
关键词:K均值聚类;技术生命周期;技术预见;技术专利;水体净化
生产者视角下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关键问题研究——基于知识网络案例分析
许可,何丽敏,刘海波
山东大学 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军事科学院 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 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摘 要: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军民融合技术的特殊性,现有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在现有研究中,鲜有以理论模型为依据,系统解析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全流程核心问题。知识网络模型是分析多要素参与复杂过程的有效方法,可用来分析多要素参与的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过程。基于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涉及的信息、技术、资本、人力、组织和社会环境6个要素,构建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知识网络模型,采用该模型进行案例分析,指出现阶段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我国军民融合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分析;知识网络
中国城市新兴技术的双元创新路径与发生机制——以生物医药技术为例
汪涛,王璐玮,张晗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摘 要:以生物医药技术为例,利用专利数据,建立技术共现网络与创新合作网络,分析2000—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技术演化特征、双元创新格局及城市间创新联系,利用层次回归模型探究其双元创新发生机制及路径。结果表明,生物医药细分技术间的可达性逐渐提高,2013年以后技术体系化程度显著提高,技术融合呈现出群落特征;城市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存在空间正向关联,但两者具有不同发生机制;城市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对知识搜索深度和渐进式创新更重要,而其中介性地位对知识搜索宽度和突破式创新更重要;知识搜索深度更利于渐进式创新,而搜索宽度更利于突破式创新;关系强度在渐进式创新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突破式创新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不同类型城市在网络位置、知识搜索、关系强度方面表现出不同演化规律,使城市在创新路径上产生分化。
关键词:新兴技术;渐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网络位置;知识搜索;关系强度
营商环境优化与区域创新效率——兼论经济一体化的联合空间效应
王欣亮,王宇欣,刘飞
西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大学 哲学学院
摘 要:基于营商环境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机制分析,以2011-2019年中国地级市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检验得出:①从总体看,营商环境优化是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着力点,并通过促进创新人才集聚间接提升创新效率,但同时因创新人才集聚的挤出效应引致邻近区域创新效率损失;②分区域看,外围城市营商环境优化对创新效率的直接提升效应强于中心城市,但中心城市因创新人才集聚存在创新外溢效应,因此营商环境优化的创新溢出效应更显著;③经济一体化战略放大了营商环境优化的积极作用,尤其表现在京津冀经济圈,即营商环境优化对创新效率的直接提升效应增强,且创新挤出效应也转为创新溢出效应。鉴于此,提出应通过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差异化设计营商环境考核指标、加强中心城市强强联合等策略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同时,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效率。
关键词:营商环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资本集聚;区域创新效率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建设路径研究
张妮,赵晓冬
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联合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特征,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内涵与影响要素进行理论阐释,以我国内地31个省市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结合可持续创新种群结构、可持续能力和可持续创新潜力3个维度,重点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水平可持续运行建设路径。根据维度要素的不同组合构型,归纳出4条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可持续运行的建设路径;相对于其它要素,创新种群新颖性与政府创新投入对系统高水平可持续运行更重要。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区域创新生态研究视角,为不同地区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高系统可持续运行水平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特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王欢,张玲
山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山西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基于2014—2019年中国内地28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三阶段DEA模型,测度各省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运用变异系数和静态面板模型分别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进而揭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14—2019年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由0.62提高至0.72,更多省域向高效率演进,到2019年,35.7%的省域达到生产效率前沿;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中部(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东北和西部的发展格局,较低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是制约东北和西部地区效率提升的主因;样本考察期内,全国整体、东部和中部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存在σ收敛,全国整体及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而中部仅存在条件β收敛,且不同区域条件β收敛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据此,针对提升不同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三阶段DEA;收敛性
制造业技术创新策略:技术水平与技术来源选择
乔翠霞,杨晨曦
山东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摘 要: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水平;技术来源选择;制造业
企业创新管理子公司自主性、风险承担与企业创新投入
杨英英,徐向艺,白露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
摘 要:随着子公司发展与角色转变,子公司战略实施与组织结构变化会对组织响应产生影响。以2008—2019年我国A股民营子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子公司自主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子公司自主性水平提高能够有效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提升;风险承担能力在子公司自主性与创新投入间起中介作用;随着行业竞争水平提升,子公司自主性对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CEO职业背景越丰富,子公司自主性对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越显著。研究结论厘清了子公司自主性的作用与边界,证明了子公司拥有自主权的优越性,可为母子公司双向治理实践提供经验证据,为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为民营企业积极创新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子公司自主性;风险承担;创新投入;行业竞争
关系学习、组织惯例更新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影响
辛本禄,代佳琳
吉林大学 商学院
摘 要:为探索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外部合作关系实现开放式服务创新,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组织惯例更新为中介变量、共享愿景为调节变量,构建关系学习影响开放式服务创新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对376份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共享、共同理解和特定关系记忆均会对开放式服务创新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关系学习的3个维度(信息共享、共同理解和特定关系记忆)通过组织惯例更新的中介作用影响开放式服务创新;共享愿景在共同理解对组织惯例更新的驱动作用中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在信息共享和特定关系记忆影响组织惯例更新方面不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关键词:关系学习;组织惯例更新;共享愿景;开放式服务创新
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评价——规模与效率双重视角的研究
周钟,王婷,陆海波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针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较难衡量且缺乏考虑企业创新效率的问题,从规模视角入手,基于创新价值链分析,通过区分企业所有制性质,研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同时,结合BCC-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从创新效率角度系统探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上海为例的实证结果表明,上海企业在研发投入端的创新主体地位相对突出,但呈不断弱化趋势,尤其是R&D经费增长显著落后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产出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不明显,且同样存在比重下滑迹象。外资企业年度创新效率表现最优,内资企业处于明显劣势,但得益于技术效率增长,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年均微幅增长,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创新效率存在递减态势。最后提出加强科技资源配置、挖掘科技产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创新主体;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资源配置
科技法制与政策科技法迭代视域下芯片国产化的法律规制与引导——也谈“华为”如何破局
徐济宽,马治国
西安交通大学 法学院
摘 要:芯片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使其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并且,近年来因部分国家对于中国进口的封锁和阻力,芯片国产化的意义进一步凸显,这一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及生产也成为科技法迭代时期面临的重要难题。一方面,从芯片特异性出发,在厘清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以“内发型”法的现代化为视角,应革除科技法律责任虚置化并完善给付义务,同时,纠正科技创新市场失灵、完善产业链条规划;另一方面,以“引导向”科技法为目标,推进“监管向”转变、加强科研引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鼓励多元化创新,构建中国特色调控体系,助推芯片国产化进程,服务“十四五”建设,造福国计民生。
关键词:科技法;芯片国产化;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反垄断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构的中国方案:理论、原则与路径
苏冬冬
河南工业大学 法学院
摘 要: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作为专利纠纷的早期解决机制,解决了药品上市行政许可与专利权保护的衔接机制问题,该制度的创设遵循我国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制度构建应以法益衡平理念为基本指导原则,结合我国药品监管体系、医药产业政策和专利行政、司法保护运行机制设计相关内容,该制度构建涉及行政权、财产权、健康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问题。我国具体制度设计应遵循生命健康权优先保护、合理保护、效率与公平兼顾协调3个原则,重点调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紧张关系。除科学设置药品上市目录集、专利声明、暂缓审批期、首仿药市场独占期外,还应注重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试验例外、专利诉讼、专利行政处理、强制许可等制度的协调与衔接。
关键词:药品专利链接;专利制度;专利保护;医药产业
科技人才培育助推力还是绊脚石?工作不安全感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双刃剑”影响
刘平青,刘园园,刘东旭,刘淑桢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
摘 要:根据压力交互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构建工作不安全感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双刃剑”影响理论模型,探讨挑战性压力和阻碍性压力的中介作用、促进型焦点和防御型焦点的调节作用。选取12家高新技术企业60个团队414份领导和员工的两时间点配对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方面,工作不安全感会通过挑战性压力认知和促进型焦点的调节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成为个体创新行为的“动力”和“助推力”;另一方面,工作不安全感会通过阻碍性压力认知和防御型焦点的调节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成为个体创新行为的“负担”和“绊脚石”。
关键词:工作不安全感;创新行为;压力交互理论;调节焦点
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企业创新模式选择关系研究
李菲菲,耿修林
南京邮电大学 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南京大学 商学院
摘 要:基于高阶理论与调节焦点理论,通过中国373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探讨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在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企业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CEO特质调节焦点正向调节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上述中介机制。
关键词:环境不确定性感知;特质调节焦点;高管团队行为整合;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
科学商业情境下科学家创业过程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规律探讨
徐示波,仲伟俊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摘 要:当前,科学家创业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热点。聚焦科学商业情境下科学家创业过程规律,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构建科学家创业过程模型。该模型将科学家创业过程划分为创业基础、组织生成和成长绩效3个阶段,包括科技成果、创业意愿、制度环境、技术禀赋、创业素质、价值放大、创业绩效7个关键要素。结果发现,科学家创业组织生成涉及4个核心环节:机会识别与获取、创新活动、公司治理、市场开拓;科学家创业对技术创新具有强烈偏好,科学家创业资源禀赋优势强于一般创业;科学家创业过程伴随着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步进行,创业组织生成和现代公司治理是科学家创业成功的关键,其中发展策略和资本融资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业;扎根理论;创业过程;科学商业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年第5期目录及全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年第4期目录及全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年第3期目录及全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年第2期目录及全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年第1期目录及全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年全文总目次《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年全文总目次《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年全文总目次